患者朱老太太,93岁。因“突发胸痛伴呼吸困难”拨打120紧急接入当地医院,考虑病情危重,逐转入上级医院重症医学科,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、呼吸衰竭、重症肺炎,给于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。在治疗过程中,出现心脏骤停,及时心肺复苏等综合抢救后心跳恢复,但并发严重心衰、肺部感染、肾衰等多脏器功能不全,仅靠呼吸机辅助维持治疗,命悬一线,家属怀着进一步治疗心态转入我院。
朱老太入院后,ICU医护团队在业务院长张文化指导下,详细问诊,细致查体,根据目前症状、体征、辅助检查(痰培养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菌感染、胸部CT提示双下肺不张,多发感染)。初步诊断为:心脏骤停复苏术后、心肌梗死后心衰、呼吸衰竭、重症肺炎、多根多处肋骨骨折、肝肾功能不全、低蛋白血症。
ICU医护团队为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,继续呼吸机辅助治疗,根据血气结果调整呼吸机相关参数,根据病原微生物药敏结果调整敏感抗生素、给予补充胶体,纠正低蛋白血症,继续加强雾化、平喘、强心、利尿及综合营养支持治疗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1周后,患者神志转清,呼吸困难好转,氧和、循环及内环境趋于平稳。
但患者高龄、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衰、肺部感染,导致心肺功能负荷较重,且合并多发肋骨骨折,肺顺应性差,存在脱机困难,为尽早脱机,制定脱机计划,加强心肺功能训练,增强心肺储备能力,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日夜床旁坚守,密切关注下尝试间断脱机,避免重蹈覆辙,再次出现心脏恶性事件。
3天后给于拔除气管插管,同步序贯无创通气。
病情反复!多学科接力抢救患者
天有不测风云,拔除气管插管8小时,患者呼吸促,心率快,氧和低,意识有加重趋势,动脉血气提示二氧化碳再次潴留,为改善通气,挽救生命,紧急再次插管上机。
治疗和沟通病情过程中,家属考虑患者高龄,基础疾病较多,曾有多次提出放弃治疗出院的想法。
重症医学科主任郭鸿顺及其团队经多次细致评估,认为患者拔管失败原因为心肌梗死后心衰、肺部感染仍较重,并多发肋骨骨折,肺顺应性差,造成呼吸肌无力,以及病人肥胖,基础需氧量较大等多方面因素所致,应进一步加强强心、利尿,减轻心肺功能,控制液体量,控制肺部感染,待病情稳定后尽早行气管切开,畅通气道,改善通气,患者仍有救治希望,不应轻易放弃生命,最终赢得家属支持和信任。
针对目前病情、治疗困难和风险情况,重症医学科也多次组织普外科杨伟民主任、心内科马东亮主任、影像科郭平主任等多学科参与会诊讨论,探讨针对该病人采取更有效、更安全、更有利治疗措施。
巩固疗效!医理团队密切配合
由于患者高龄、肥胖、脖子粗短,多脏器功能不全,决定纤支镜下引导行气管切开术,得到家属支持和理解,为其顺利进行气管切开,术后间断床旁纤支镜吸痰,肺泡灌洗,加强气道管理和营养支持治疗。
气管切开术后在护士长崔艳杰的带领下,以毛淑萍、王春影、马文娟为护理骨干的护理团队,为其进行了悉心的口腔、气道护理、翻身拍背、雾化吸痰、鼻饲喂食、二便等基础护理,照料无微不至,同步耐心的心理疏导,积极引导患者主动配合心、肺功能锻炼,树立战胜病魔信心。
撤机拔管!救治成功
针对气切后能否顺利撤机,ICU医护团队,再次制订脱机计划,每天评估患者气道情况,并经气管切开处有创呼吸机-高流量呼吸湿化的序贯治疗,使患者顺利完成脱机,病情逐步平稳,转入心内二科马东亮主任团队进一步后续治疗。
朱老太病情反复,多次陷入绝望,却多次重振旗鼓,终于峰回路转,数十个日日夜夜,承载着家属的无限期望和患者的不懈努力,也承载着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诸多艰辛,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对危、重症患者抢救和治疗临危不惧、不慌不怯、果断应对值得学习,同时也彰显了我院多学科团队联合救治的实力再上新台阶,确实值得点赞!
老太太现气管切口已完全愈合,老人行走自如,食欲正常,精神状况好,与医护人员交流谈笑风生,完全不像一个大病初愈的90多岁老人,确实让人欣喜。